病原體

傷寒及副傷寒分別由傷寒沙門氏菌及副傷寒沙門氏菌所引起。

病徵

傷寒是一種可以散布身體影響多個器官的傳染病。病徵包括持續發燒,高達攝氏39 – 40 度(華氏103 – 104度)。也可能有頭痛、疲倦、食慾不振和便秘或肚瀉(在成年病者當中,便秘較為常見;而在兒童病者當中,肚瀉較為常見)。部分病者或會有脾臟及肝臟會發大,胸口出現玫瑰紅色的斑點的情況。嚴重個案的病者可能會有腸臟出血及穿破、神志不清等併發症,若果不及時醫治,甚至可引致死亡。個別受感染的病人或全無症狀,不過體內的細菌依然可以隨著糞便或尿液排出身體。副傷寒的病徵跟傷寒相似,不過病情通常比較輕微。

傳播途徑

傷寒及副傷寒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引致傷寒及副傷寒的細菌,會隨著患者的糞便及尿液排出體外,污染食物、水源及飲料,其他人食用這些東西便會染病。貝殼類海產(尤其是蠔),未經煮熟的蔬果及未經消毒處理的奶類及其製品,均特別容易受到污染。

潛伏期

潛伏期為7 – 21天。

治理方法

患上傷寒或副傷寒的病者應求醫診治,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療傷寒及副傷寒,補充水分及足夠休息等舒緩症狀的措施亦十分重要。此外,患者須嚴格遵守個人衞生習慣,以防將疾病傳播開去。大部分患者經治療後可完全康復,約2 – 5%的患者或會成為帶菌者,並須長期跟進。

預防方法

預防傷寒及副傷寒,有賴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及環境衞生,以及遵從處理食物時應有的衞生程序。

一、個人及環境衞生

  • 進食或處理食物前,應該用梘液及清水洗淨雙手,如廁或更換尿片後亦應洗手
  • 保持雙手清潔,經常修剪指甲
  • 垃圾應妥為棄置

二、處理食物的衞生程序

  烹調及製作食物要小心

  • 食水應採用自來水,並煮沸後才飲用
  • 如對冰塊的來源或有關食肆的衞生情況有懷疑,應避免在飲品中加入冰塊
  • 瓶裝或包裝飲料一般都可安全飲用,但開封前謹記把包裝抹淨和抹乾
  • 光顧衞生可靠的店鋪,避免向環境衞生欠佳或未有妥善處理食物的街邊商販或食物銷售點購買食物
  • 烹調食物時,應穿著清潔和可洗滌的圍裙
  • 生吃的蔬果應以安全食用水洗淨,避免食用外皮破損的蔬果
  • 貝殼類海產應在清水中洗刷和沖洗,內臟如無須保留,應予以清除
  • 食物應徹底煮熟方可進食,並避免進食生的或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
  • 保持廚房、煮食及盛載食物的器皿清潔
  • 生、熟食物應分開用兩套不同的刀和砧板處理

  食物儲藏環境要衞生

  • 避免食用已擺放於室溫數小時的熟食或即食食物
  • 如自助餐、街市、食肆和街邊小販的食物並非熱存於攝氏60度以上或冷藏於攝氏4度或以下,便應避免食用
  • 容易腐壞的食物如非即時進食,應蓋好存放在攝氏4度或以下
  • 生的食物及熟的食物,尤其是海產類,應分開處理和存放(雪櫃上層存放熟的食物,下層存放生的食物),避免交叉污染
  • 雪櫃應定期清潔和溶雪,溫度應維持於攝氏4度或以下
  • 如有需要保留吃剩的熟食,應該加以冷藏,並盡快食用;食用前應徹底翻熱。變質的食物應該棄掉

三、其他

  • 傷寒帶菌者不應處理食物和照顧病人

傷寒疫苗並非常規建議接種疫苗。即使是接種了傷寒疫苗的人士亦應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受到污染的食物和水,因為接種後亦不能完全預防傷寒感染

摘自:http://www.chp.gov.hk/tc/content/9/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