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患上認知障礙症長者(前稱「老年癡呆症」)的家人,由於往往歷時多年,護老者感到身心疲累,容易忽略照顧自己。護老者需妥善減壓,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有效照顧患者。
以下兩點可令家人感到一些安慰:
- 不幸之中也有幸 -幸好此病並非即時危及生命,也不會令病者感到身體不適。
- 忘憂一族也有福 -患者病後判若兩人,難再與家人分憂分享,這或會令護老者深感失落;但換個角度去想,患者能忘記種種煩憂,不再為生活而勞碌,不畏生老病死,顯得簡單純真,未嘗不是一種福氣。
護老者各方面的付出雖大,但其實個人的心性也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以積極面對護老工作所帶來的挑戰:
千錘百鍊護老樂
不論是配偶、子孫或晚輩,也可藉着照顧患者的過程,來鍛鍊自己下列各方面:
- 耐性與毅力:鍛鍊不屈不撓的精神,強化抗逆力。
- 洞察與分析力:好求知者,透過探究患者不尋常的行為與情緒變化,逐一破解,而獲得滿足感。
- 靈活創新:學習運用知識,善用資源,發揮創意,不墨守成規,有助發展靈活的思維,迎難解困。
- 考驗真愛:兌現愛的承諾,對患病的伴侶不離不棄。
- 盡孝盡義:承擔愛親與護老,反哺孝敬親恩,將來無遺憾。
- 感恩心和幽默感:雖然勞苦多壓力大,見患病家人展露忘憂的童真時,可以幽默的態度面對,不時苦中作樂。
- 反思人生:不少照料過重病或慢性病者的人,變得更注重健康;有人更能領悟生命的真諦,反思並調整生活中所重視的價值與意義,更嚮往心靈上的滿足。
照料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家人,護老者的收穫,大致歸納成三個範疇:
- 個人成長 -增長知識,強化自省力,提昇抗逆力。
- 增進感情 -加强與病者的感情,促進與家人的互動。
- 加深對生命真諦與靈性信仰的領會。
護老者宜注意自己的精神壓力,常見的例子如一些不太明顯的身體不適,情緒不穩和人際關係的衝突或疏離等,可採用以下方法來減壓,並適時尋求專業意見:
護老者減壓錦囊 :
照顧患者-
- 留心病情及變化,對患者要有恰當的期望,例如視乎患者的能力,才決定是讓患者自己做,或者是由家人代勞。
- 要避免和患者理論其難以理解的對與錯、爭辯被遺忘的事實,或責難其因能力不逮而引致的失誤,要努力的是設法解決難題,而非證明「我對你錯」。
- 要致力維持彼此的正面情緒與感情,自己平靜有助安撫患者的情緒,更能贏取患者對護老者的信任和合作。
- 簡化護理程序,固定每天例行的工作。
- 與家人分擔照顧患者的工作,分享技巧與心得,互相支持。
自我照顧-
- 勿疏忽自己,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恆常運動和注意飲食均衡。
- 保持社交生活與友情,閒談令人輕鬆,聽取意見有助分析解困。
- 學習鬆弛技巧如深呼吸和肌肉鬆弛練習,有助放鬆與平靜。
- 尋找適當的社會資源,減輕負擔,例如參加家屬小組相互交流學習,向醫護人員諮詢技巧與方法,使用日間護理或短暫住宿服務,以便自己可以休息或度假等等。
- 維持對自己有正面的評價,肯定自己對患者的照顧和付出的努力。
- 避免使用不恰當的方法去處理壓力,例如否認與逃避、依賴藥物或酒精等。
- 常持積極正面的態度,對前景懷抱希望。
善後有法 :
- 及早計劃有關患者的財務、居住、病情加深時及善終的各項安排。
- 到必要時,安心交棒予其他專責人員照料病人,而變成負責探視或監察。
- 並重新安排自己的新生活。
衛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