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和醫學的進步發展,人口平均壽命逐漸延長,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也日趨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越來越受到醫療、護理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度過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為當今老年人心理護理的重要問題。解決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對於老年人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

失落感

老年人由於社會角色的改變,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從而表現出兩種情緒:有的沉默寡語,表情淡漠,情緒低落,凡事都無動於衷;有的急躁易怒,易發脾氣,對周圍的事物看不慣,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

孤獨感

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離退休、人際交往減少,社會及家庭地位改變,生活中空間增多或身體心理及其它原因導致的行動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虛寂寞,心理上往往產生隔絕感或孤獨感,進而感到煩躁無聊。

恐懼感

老年人由於擔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會產生憂慮感或恐懼感,從而表現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緒。

抑鬱

抑鬱是老年人常見的情緒和心理失調,隨著老年人的逐漸衰老,情緒變化也日益明顯,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抑鬱多由於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及死的威脅,從而心理產生恐懼抑鬱心理。

健忘

老年人的年齡逐漸增加,身體日漸衰老,智力水平也會隨之下降,表現為近期記憶力減退,常出現健忘。

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角色轉變

這是老年人離退休後的心理不適應之一。退休後雖然是一種正常的角色變化,但不同職業群體的人對離退休的心理感受卻不太一樣。

經濟狀況

經濟是保證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礎,我國老年人的經濟收入一般都低於在職人員,加上醫療服務費用的逐漸上升,使老年人的經濟來源缺乏獨立可靠的保障。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靠自己的勞動和兒女供給,對於喪失勞動能力,兒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經濟問題更加突出,因而這類老年人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家庭環境

家庭是人類生活的最基本單位,老年人離退休後,從社會轉向家庭,家庭便成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質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對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義,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響。

身心衰老

許多志高不減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卻並不理想,衰老嚴重,或者身患多種疾病,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惱和焦慮之中,從而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定期開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針對性地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治療及康復,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疾病,增強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顧的能力,教育老年人要樹立堅強的信念,樹立正確的生死。保持家庭和諧溫馨,取得家庭成員的理解、支持和照料,從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消除或減少各種心理問題。

幫助老年人保持與外界接觸

應多給予老年人特別的關心,經常主動與他們溝通,幫助他們認識自身的變化,尊重衰老的客觀事實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滿情趣。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他們走向社會,保持與人交往,從社會生活中尋找生活動力。

幫助老年人調整情緒

多給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顧,熱情的關懷,減少其精神刺激,幫助老年人積極面對疾病和生活中的困難,樹立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態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講述和示範各種情緒調節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和鍛煉。

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在社會中所佔的比例也逐漸增加,老年人的身心問題及社會環境引發的各種問題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服務顯得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幫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