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妄想症是指在老年期持續地出現某些不利於患者,且又不存在或不確實之事件的想法。患者對這種想法採堅信的態度,而旁人不能用勸告或說明解釋的方式去改變它,造成一種頑固及錯誤意念之結果。
老年妄想症最常出現的症狀是被害妄想,懷疑有人會對其不利,例如妄想有人在晚上敲門窗、天花板,想進屋來抓他、害他或殺他,患者因而感到恐懼害怕,而出現緊鎖門窗,或不敢外出,甚至拒絕讓任何人進屋之情形。有些患者則是懷疑別人在飯菜下毒害他,而出現不吃不喝或只吃自己煮的食物。此外,對宗教較迷信之老年患者,有時也會出現妄想有人下符咒害他,使他頭暈、心神不寧、不能入睡等。
嫉妒妄想是老年妄想症較次要的症狀,例如患者懷疑配偶有外遇,只要配遇出門和異性鄰居說話,患者就堅信配偶與人約會,久而久之則堅信配偶與人有染,而常強迫配偶承認或說出外遇對象之名字,嚴重者還會對配偶出現攻擊行為。
此類患者通常都會費盡心思,從各種不同之小地方或蛛絲馬跡,去尋找他們所謂的「證據」,來支持與強化他們自以為是的想法,久而久之即形成固定不變的妄想。
好發族群
40歲以上。老年妄想症則多為60歲以上且罹患失智症的人,尤其重度失智症,好發率約五成。
重度憂鬱症患者,嚴重時很容易併發毀滅、自罪或被害等妄想症。
妄想性人格者,個性過分敏感、多疑、固執不知變通,對人缺乏基本的信賴感。
慢性酒精中毒者,好發酒精性妄想症狀如嫉妒妄想、自大妄想。
內向、孤僻,極少與外界接觸的人,例如獨居或守寡。
社會地位低、生活壓力過大、失業、無家可歸者,比一般人更容易病發妄想性精神病。
預防
增加與家人、親友、鄰居的互動,尤其年長者,避免獨居與外界隔絕,可以多參與社區活動,減少孤寂、失落和憂鬱情緒。
遠離菸、酒、藥物等對於腦神經傳導可能有害的物質。
避免過度的壓力情境,多學習深呼吸、伸展運動等方式放鬆身體也放鬆心情。
透過正向的心靈成長課程療癒自己的人格特質,支持自己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增加自信心。也可藉由心理輔導、諮商、家族治療和團體治療等協助處理內在衝突,重整思維。
多關心問候身旁的長輩,如出現疑似失智症狀,應及早就醫接受治療,以免惡化出更嚴重的精神疾病。
在初期,患者會把妄想內容講給他最信任的家人及親友聽,如果家人表現出不同意的觀點並向患者說教勸說,反而易導致患者的不信任感,並拒絕和家屬談話,造成家庭緊張的氣氛。此時,家人應採取中立不批評、不作判斷或去解釋的態度,應以聆聽或詢問等好奇而關心的方式來對待患者。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CBT)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對處理妄想性思想非常有幫助。療程期間,治療師會幫助患者了解其「妄想症」的情況及支持其想法的理據等,嘗試為這些所謂的證據提出一些新的觀點及看法。
一般來說,除非是為了控制其他症狀(如抑鬱、焦慮、思覺失調等),醫生一般是不會為「妄想症」患者處方藥物。醫生在處方時,應該向患者解釋清楚該藥物的作用、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以及其他可用的方案。患者則應該確保自己在服用藥物前,充份認識其好處及壞處。
http://www.ch.com.tw/index.aspx?sv=ch_fitness&chapter=ABF890901
https://www.femh.org.tw/epaperadmin/viewarticle.aspx?ID=4896